首钢京唐公司连铸机连浇炉数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21-07-14 17:26 来源:互联网 编辑:
2021年,首钢京唐炼钢部牢牢把握工作主线不动摇,以“高效化稳定生产”为目标,细化全年任务目标,强化现场管控能力,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升设备功能精度,狠抓措施执行落实,持续释放铸机产能。6月30日,炼钢部再传喜讯,4号连铸机稳定生产24743分钟后,连续“飞包”57次浇铸568炉钢水,生产合格板坯169132.9吨,浇铸长度达70720.08米,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在连铸机连续性生产过程中,“飞包”操作是一个重要的作业环节。为提高连铸机连续高效浇铸能力,炼钢部坚持“一盘棋”的理念,以“OTC劳动竞赛”为抓手,在生产准备、过程飞包、操作稳定、设备维护、后勤保障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优化了整个浇次的预排产任务,做到了前后道工序有效配合。在京唐工匠肖华生的指导下,针对连铸机生产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一排查各类隐患,通过改进高液位控制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增加辅助设备,提高了连铸机的“飞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调度会共同研讨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构建了“一班保一班、一组保一组”的生产模式,提高职工执行力和生产效率,并全方位保证4号连铸机整体顺稳,全流程带动转炉、精炼工序高效运行,确保本次连续浇铸的顺利完成。
为确保连续浇铸工作万无一失,京唐公司制造部计划室从订单需求、产品种类、设备状态、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协调安排,高效统筹。虽然有连续浇铸368炉和419炉的生产经验,但计划室计划员林忠仍不敢松懈,提前筹划了4号连铸机的开机时间,他一方面要结合连铸机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另一方面又要确认订单合同安排实际生产,同时还要考虑跨月生产为后道工序供料等一系列问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多等一分钟就有可能错过最佳开机时间。为了做到心中有底,计划员高炀利用时间节点倒推排产计划,根据铸机断面安排浇铸方式,结合钢种实际规划浇铸顺序,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模拟、桌面推演等方式,最终,他们共同联手将开机时间敲定为6月13日的早上6点43分,并决定采用板坯断面由975毫米提升至1425毫米的组织方案进行浇铸作业。
炼钢部生产调度长胡敏知道,这次连续浇铸不比往常,一丁点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连浇失败,甚至有可能造成设备停机、铸机漏钢。“决不能让每个人的辛苦付之东流。”为确保炼钢部的整体高效稳定运行,他与公司制造部计划室紧密对接,动态分析了全流程各道工序的生产情况,优化了整个浇次的预排产任务,经常是把生产计划安排好了又修改,修改好了又重新安排。在原有组织方案的基础上,他重新为4号连铸机“量身定做”了一套备用组织方案。为了让生产过程处于自己的监控之下,他下班回到宿舍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甘特图”,确保随时掌握生产状态,为顺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6月13日上午6时许,4号连铸机进入了连续性生产的最后准备阶段,操作工们在插入引锭杆、调节浇铸断面、调整结晶器锥度、测量引锭头深度、砸碎石棉绳、码放冷料、密封角缝等环节不敢有半点懈怠。机长王亚宁是一名有着11年生产经验的老连铸工,开机前,他对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仔细检查,从主控室到大包转台,从结晶器盖板到连铸机扇形段,从13.6米平台到-6.4米管道通廊,4号机所覆盖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查验了一个遍。“三路氩气”是中间包保护浇铸的一种管路连接装置,主要通过控制塞棒、板间、上水口的保护作用来稳定结晶器流场、提升钢水质量。一旦氩气管路、接头发生漏气现象,会引起钢水夹杂物增多,板坯质量恶化,加剧浸入式水口侵蚀,引发换水口刺钢等事故。因此,每次连铸机开机前,“三路氩气”都是王亚宁保护浇铸的必查项目。他拿着专用的设备从点阀箱到硬管,从软管到快换接头,对每一条管路都进行了检测。为了保证3公斤/平方厘米的管路压力,他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专用的快速接头,投入使用之后不仅节省了管路的憋压时间,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并迅速推广到了整个作业区。“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准备开机。”听到王亚宁从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后,职工们都长舒了一口气。
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4号连铸机所有设备不发生故障,连铸作业区设备助理闫凡熙可是费尽了心思。闫凡熙说,“刚开始我也心里没底,17天不间断的连续生产从来没有过,但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并有信心拿下它。”虽然说说简单,可维护起来真是有不少的麻烦。就在开机的前三天,连铸机刚刚完成了一次20小时的设备检修作业。在闫凡熙的带领下,7名点检人员兵分三路,对机械、液压、电气等专业设备进行了全面摸排,梳理出68项检修项目,并按照项目来源、计划工时、负责人等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检修方案,并按照进度有序推进。20个小时,对闫凡熙来说,犹如“白驹过隙”,所有检修项目按计划完成。站在浇铸平台上,看着整旧如新的设备,闫凡熙心中有了7成的把握,但还不确定设备功能精度是否合格,必须要通过走扇形段辊缝、测结晶器偏摆才能检验出来。随着辊缝仪慢慢地从结晶器进入扇形段,所有设备人员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了起来。10分钟,20分钟……整整90分钟的检测时间,闫凡熙和小伙伴们“度日如年”,害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全部辊缝值均在1毫米偏差范围内,偏摆值均在0.3毫米偏差范围内,设备功能精度优良。”当主控室对讲机传来这个消息时,所有的设备人员都欣喜若狂来……
“开浇!”上午6时43分,连铸13.6米的平台上站满了人,主控工、大包操作工、中包操作工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大家有条不紊地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中包钢水重量10吨……40吨,双流开浇,出钢温度1548度。”“10秒……58秒,双流起车,自动激活涨拉速模式。”“双流涨至目标拉速,一切正常。”主控工播报的每一条信息,都凝聚着无数炼钢人的心血和汗水……
6月30日上午11点06分,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4号连铸机连续完成58个浇次的生产作业,成功地完成包晶钢、低碳钢、超低碳钢三大钢种的浇铸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闫凡熙说,“17天的连续浇铸,产品质量检验了设备的功能精度。”
王亚宁满含热泪地说,“这是我们踩在巨人肩膀上才干出来的成绩,我真的感到无比自豪……”
连铸作业区首席作业长杨春宝说,“这是我们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的最大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