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现货中心 新闻中心 原料频道 期货频道 钢市早报 钢市日报 行情频道 客服热线:400-700-8508

钢厂调价信息:

钢厂导航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河钢: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跨越

发布时间:2018-12-29 13:49 来源:互联网 编辑:

  40年,人生可见荣枯,企业破茧重生。河钢的历史巨变,正是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壮阔征程的缩影。从“计划生产”到“销售为王”,从“成本核算”到“资本运营”,从“制造钢铁”到“材料服务”,从“立足国内”到“走向世界”……40不惑,河钢与国家大势同向同行,在实现钢铁强国梦的历史画卷中,经历着“成长的烦恼”,收获着“奋斗的喜悦”。

  “在变革中寻求希望和未来。”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迈过去的坎,河钢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思路变,天地宽

  11月1日,160吨用于上汽荣威的高端汽车板在河钢下线。车间主任王怀岐告诉,这次I5车型车身覆盖件用材占到整个车型用板的65%以上,其中涵盖7个质量要求极高的汽车外板。

  今天,在彰显实力的汽车用钢市场,河钢品牌越来越令人瞩目。而曾经,河钢手里攥着高端装备,产品却在低端徘徊,好不容易敲开用户大门,却不能冲破已有的供需关系获得更多机会。

  河钢从大到强的巨大跨越,正是从转变对市场和客户的认知率先破题的。“对接市场和用户的能力,是新时代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这种能力,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于勇在集团高管团队重点工作分析会上开宗明义。

  赢得未来,关键在先行一步。2015年9月,河钢跨界移植西门子经验,成立客户服务中心,销售团队开始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从“有什么卖什么”到“要什么产什么”。看似简单的改变,却意味着河钢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发生了大转向。

  主动对接高端市场,河钢的产品结构在变、营销模式在变、战略部署在变,“朋友圈”也随之发生变化。2017年,河钢作为唯一受邀的钢铁企业,出席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在天津工厂的首车下线仪式。一年后,双方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正式签署。而早在一年多前,河钢EVI团队就已入驻国能汽车提供材料技术支撑服务,构建多层次的协调机制,开创了国内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从建厂伊始便全程参与材料研发服务的先河。

  以客户结构的高端化倒逼产品升级,让河钢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自信”。如今,“市场”和“产品”的理念在河钢已成共识,围绕市场和客户发力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河钢“朋友圈”涵盖了奔驰、宝马、海尔、美的、卡特彼勒、徐工等知名制造企业。品种钢比例从2014年的29%提升到70%以上,从家电板、汽车板“零的突破”,到实现“整车造”和“全覆盖”,今天的河钢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核电、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

  “闯”出勇气,“创”赢智慧

  2017年5月25日,河钢作为优秀供应商代表,受邀参加“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核岛穹顶吊装仪式。集团研发的超宽高延伸率核电用钢,专门用于建造该机组核安全闸门,可以在飞机冲撞等极端情况下保证核电机组安全;研发的核岛级核电钢18MND5、16MND5等,结束了我国高级别核电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强大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背后,是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迅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河钢以此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先后与中科院、西门子、东北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和顶级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布局五大城市群区域市场研究中心,持续打造全球技术研发平台。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河钢-昆士兰大学可持续钢铁创新中心等一批联合研究中心、科技合作基地,为河钢提供了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国栋表示,研究院的成立首开钢铁技术研发平台国内校企合作实体化运作的先河,开发了如大厚度海工钢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国内首次工业化试制成功厚度210毫米级特厚钢板齿条钢A517GrQ,突破了之前认为的178毫米的厚度极限,协同创新跃上了新高度。

  创新的背后,是理念的先行,是变革的土壤,更是执着的坚守。从“产业、产品创新不再是全部内容”,到“要高度关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战略机遇”;从“让钢铁成为一个载体,汇聚起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到“构建以钢铁材料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圈和工业服务平台”,河钢的一系列新理念,为传统钢铁注入新时代内涵,催动河钢立体化发展春潮涌动。

  未来的河钢将聚焦“钢铁材料+工业服务”,推进钢铁产业链条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城市服务领域延伸,实现“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全球最具价值的材料解决方案和工业服务平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言必信,行必果”。从2016年收购并运营斯梅代雷沃钢厂,到成功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与中东欧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河钢人用担当和智慧,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合作互鉴,以心相交。从成功“走出去”到更好地“融进去”,河钢创新提出了“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管理原则。在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全厂5000多名员工,中方常驻管理人员仅有9名。而百年钢厂重现生机,更带动了斯梅代雷沃整座城市的发展,每年的市财政收入是原来的2倍,失业率由18%降到了6%,新生儿出生率在塞尔维亚排名第一。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河钢要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必须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的河钢’,共同创造并分享世界钢铁工业进步的成果。”于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