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现货中心 新闻中心 原料频道 期货频道 钢市早报 钢市日报 行情频道 客服热线:400-700-8508

钢厂调价信息:

钢厂导航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精益之花在河钢宣钢绽放

发布时间:2016-11-08 13:48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辑:蓝雨

  10月13日,河钢宣钢2016年第一期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项目成果发布会召开,降低路车停时等6个公司级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一等奖项目,实现精密点检等10个二等奖项目,通过第一期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绿带考试的学员,以及推进精益生产工作的各单位、部室均受到表彰。

  今年初以来,精益管理在河钢宣钢落地生根,效果显著。河钢宣钢通过知识培训和项目辅导,初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解决问题模式。通过主动变革以前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一大批优秀的精益生产方案和方法在生产一线得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管理创新重心不断下移。

  “2016年是河钢宣钢的‘全面赶超年’,按照河钢集团部署,公司上下持续‘抓提升、抓细节、抓关键、抓坚持’,不断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担当意识,紧紧扣住‘市场’和‘产品’两大主题,深入开展对标提升,加快两化融合,实施精益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效果,为公司加快实现提档升级、争创一流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河钢宣钢董事长、党委书记谢海深对2016年实施精益管理模式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据统计,1月~9月份,河钢宣钢累计吨材挖潜164.37元,大宗原燃料总成本同比降低5.55亿元,并通过加大产品直销、现货销售、出口、当地及周边市场销量实现创效5700万元。

  如今,河钢宣钢的精益管理方兴未艾,精益六西格玛风头正劲,尽显活力。

  理念渗透

  凝聚精益管理共识

  “开展精益管理就是要通过整体生产流程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实现准时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世界先进企业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河钢宣钢总经理张丙生一语道破推行精益管理的目的。

  2月初,河钢宣钢印发《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方案》的通知,并成立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领导小组;同时,确立第一期推进项目,在技术质量、设备能源、物流改善、生产管控、计量自动化、采购经营、人力资源、规划环保8个系统组织推进16个公司级精益六西格玛一期项目,各单位自主改善项目84个。

  万事开头难,管理要用数据说话,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促进精益管理见到实效,太多的难题需要一一破解。

  “刚开始在1号转炉推进智能炼钢项目的时候,好多职工不接受。”一钢轧厂炼钢作业区作业长孙贵平说。职工们受常年经验炼钢的影响,不愿意改变操作习惯。于是,孙贵平利用一周时间对岗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培训重点是炼钢工艺、加料制度、枪位控制、终点操作、脱磷工艺和系统温度控制等,使岗位职工树立“操作标准化、工艺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的操作理念和模式。

  4月11日下午3时,一钢轧厂炼钢作业区1号炉主控室内人头攒动,智能炼钢C模式的运行———标准化加料操作,正在1号炉丁班进行试点。“按照C模式所指定的加料制度,前期冷料加入量为3吨左右,过程温度能降低45℃左右,终点磷负担减轻,通过枪位的调整杜绝了前期喷溅,岗位都能接受……这改变了我们以前通过后吹脱磷的观点,也保证终点磷符合出钢要求。”通过几个班的操作,1号转炉丁班炉长茹继龙对这种标准化加料操作十分认可。

  探索实践

  推进全工序精益生产

  “决不能再故步自封,要博采众长。”在生产经营例会上,谢海深强调,“要对标找差距,补齐短板,打造具有河钢宣钢特色、满足生产技术要求的精益化管理体系,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指导生产。”一次次走出去的求学取经经历,让河钢宣钢人“脑洞大开”,也让精益管理的种子在河钢宣钢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在河钢宣钢,高效率、高智能大型数控设备的引进和使用,给生产研发创造条件、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给关键设备维修提出了新课题———如何保障设备顺行?当关键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否快速修复?如何使现有设备维护人员的知识结构由传统设备维修知识结构向更先进的维修知识结构转变?

  显然,仅凭工作实际经验、师傅带徒弟等传统培训方式和管理模式,设备的操作者和维修人员的技能是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此,一套规范、科学、可操作、有效的设备维护维修标准和规范,一套以落实各层面“人”的责任为突破口并可量化、可实施、可考核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就必须配备起来,一场围绕产品、质量、成本、效率、安全、团队等要素来夯实管理基础、推进机制创新、强化过程管控的大变革悄然来临。

  为此,该公司设备能源部、检修公司和计控中心精干力量参与到公司设备入厂验收、精度验收、精度监控等各环节;同时,编印《设备维检操作规程》《设备润滑可视化看板》《PM点检记录》等多项标准和规范;每周推行单点课;大力推行PM三级点检(预防性维护点检)和预防性检修管理制度,建立点检绩效考核体系,并对高速线材生产线的吐丝机、干熄焦提升机的钢丝绳、高炉炉顶液压站设备、烧结主抽风机等重点关键设备开展精密点检。

  据统计,自3月份PM三级点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截至9月底,该公司共发现各类设备隐患21352个,事故、故障停机次数同比减少了188次,事故、故障停机时间同比减少了166小时。

  “自日成本核算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精益管理就真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措施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每天的成本情况,并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生产组织模式。相信有了高科技、信息化的指导,成本很快就会有明显改善。”二钢轧厂技术科范亚柱时时都在关注日成本核算系统,一旦数据不理想,他便马上召集生产骨干商讨解决办法。

  今年初以来,河钢宣钢通过对产线现有检测装置的统计梳理,共确定了8个方面、20项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完成了整改,150吨炉区2号连铸机全部12流辊的压力检测仪表的功能得到恢复并增加了报警功能,对二钢轧厂一线、二棒、三棒故障热值仪和残氧仪实施修复和校准;完善64个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系数;计控中心紧密联系生产,陆续开发上线了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如炼钢准时化系统、质量综合查询与报表展示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质量检验日报管理系统等。

  积土成山

  向精益制造要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一直以来,“降本增效”都是河钢宣钢铁前系统的热词,而精益管理则打开了广大干部职工奋进的思想总阀门。

  “9月1日~17日,1号、2号高炉吨铁燃料比分别降至527公斤、503公斤,比上月降低14公斤、15公斤;生铁产量分别超计划496吨、1624吨,生铁一级品率超公司考核指标13个百分点……”近日,在炼铁厂1号、2号高炉指标攻关会上,一组最新数据让所有参会人员为之振奋。今年初以来,炼铁厂根据上班汇报情况和曲线图表对炉况走势进行全面分析,精细日常调剂,确保制度稳定:调剂作业细化到10℃风温、0.1%的富氧和1.0吨煤粉的精度,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调整燃料比;热风炉换炉操作中,准确调整混风阀开度,将换炉前后风温偏差控制在±5℃……9月份,该厂生铁实际总产达62万余吨,超目标13956吨;吨铁燃料比降至511公斤,低于公司考核目标14公斤;铁水一级品率高于公司考核指标的8.7%。

  “我们要把握好当前良好态势,深入推进提档升级攻关,将提产降耗和技经指标优化推向一个新高度!”9月20日,在铁前SBU(战略业务单元)会议上,张丙生激励大家。

  同时,一钢轧厂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生产组织保障体系,按照“管理精细、操作精准、时间精确”理念,针对生产中的温度控制、工艺操作、设备精度等环节和影响因素,开展提高轧线作业率、钢材成材率、定尺率和减少轧线工艺事故等一系列厂、作业区重点课题攻关,厂专业攻关和作业区岗位攻关无缝衔接,加强对各环节的有效管控,提高机时产量,使产线潜能得到全面释放。小型轧钢厂围绕整体生产流程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实现准时生产,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并在技术质量、设备能源等系统中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人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