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现货中心 新闻中心 原料频道 期货频道 钢市早报 钢市日报 行情频道 客服热线:400-700-8508

钢厂调价信息:

钢厂导航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前7个月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发布时间:2016-08-09 15:20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今年前7个月,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品种钢比例达到72.13%,同比提高21.53%;重点品种产量完成32.91万吨,超集团下达目标12.28万吨;标准成本符合率完成98.77%。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在质量管控、技术攻关、自动化建设、人才配置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质量管控

  客户满意度越来越高

  “一个客户,一个标准”是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执行产品质量判定的最终依据。“产品最终的使用者是用户,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就是我们生产产品的质量标准。”该公司质量信息科副科长巨伟峰说道。

  该公司通过与客户开展深入对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真正做到客户的标准才是最终标准。以前,该公司把质量标准一层一层下达到产线,只要满足质量标准就可以出厂,而如今的质量判定更多地考虑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对产品的高要求,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提升,能够让我们的产线和管理更加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巨伟峰表示。

  该公司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检验把关贯穿在线上、线下、库区、发运和工艺操作等每一个环节,真正建立起质量监督全面覆盖的管控网络,强化了整体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该公司还借助TPQC(制程控制)系统,将产品控制过程的各项参数、指标等实施程序化、标准化管控,并建立相应考核、激励机制,解决过程控制参数收集不系统、分析不标准、评价不及时和不全面等问题,用过程能力评价技术管理能力,实现了质量控制由“检验合格率管理”向“质量趋势+关键过程控制点”模式的转变,使质量控制能力明显提高。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客户满意度达到99.5%,同比提高了1.8%。

  技术攻关

  高端品种比例大幅提高

  “强大技术体系支撑下的生产,可以使新产品开发更快、生产组织更顺。” 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炼钢专家周泉林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达了自己对技术支撑体系搭建的理解。

  实现自动化炼钢,是该公司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结出的硕果,也是该公司职工最骄傲的一件事。截至6月底,该公司转炉自动化炼钢比例达到99.1%,终点碳温双命中率达到92.86%,转炉直接出钢比例达到80%以上。

  由于自动化炼钢减少了人为干预,品种钢的开发和生产更加稳定顺畅。6月初,采用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基料生产的19万余个电池壳在某电动汽车制造厂里完成封装,这标志着河钢唐钢电池壳钢正式获得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通行证。“从产品试制到生产,我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非常顺利,这些都得益于自动化炼钢的实现。”电池壳钢热板基料生产单位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在品种钢比例大幅提升的同时,开发品种钢新牌号36个,品种覆盖热轧汽车钢、冷轧汽车钢、含磷高强钢、冷轧深冲用钢等多个系列,产量达4.5万吨。

  “三化”融合

  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作为河钢唐钢自动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最完整的单位之一,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大力推进“三化融合”,不断理顺信息化、自动化与标准化三者间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了用信息化管理保障自动化作业、用自动化作业促进岗位和工艺标准化操作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思路。

  完善的系统建设和清晰的管理思路,为该公司全面推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目前,该单位已实现了多个信息化管理模块与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接入,并将原有系统纳入新系统,实现了工艺参数、操作标准、数据传递、质量跟踪等各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和快速传递,为自动化炼钢的实现、卷板过程质量的判定、1580订单自动排程的应用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模块的高效运行,推动了该公司自动化作业水平的迅速提升。7月份,该公司转炉工序自动化冶炼作业率达到99.1%以上,转炉C&T(碳含量和温度)双命中率已达到92.86%,精炼工序温度、硫含量、微合金化命中率达到98%以上,比外方技术顾问团队的目标要求提高了3个百分点。冶炼工艺精度的提升,进一步拓展了工序降本空间。从今年2月份开始,该公司依托成熟的自动化炼钢工艺和精准的成分控制精度,逐步推行钢水直出模式,甩掉常用的LF精炼工艺流程,将转炉冶炼周期缩短了3分钟。

  工序的精简并没有使产品质量打折扣。在办公室,巨伟峰用自己的电脑打开了全流程质量控制系统,随意选取了一卷钢卷的编号,该钢卷所有工序的工艺过程控制参数立刻以曲线的方式分类出现在屏幕上。“通过这些信息化数据,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跟踪和判定。这比过去成品抽样判定的方法要准确、高效得多!”他说。

  激发潜能

  职工与企业共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钢轧区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7岁,本科以上员工占全部员工总数的20%以上,操作岗本科以上员工占操作岗员工总数的18.5%,而且几乎清一色全是有着七八年现场工作经验,跟着设备安装、调试一同成长起来的“老”员工,这让该公司形成了先天的人才优势。

  但是,只依靠先天优势,不注重后天培养,不可能打造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职工团队,更不可能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形成有力支撑。

  为了加快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激发职工工作潜能,该公司根据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发展需要,为各层级人员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从作业长制、汽车钢质量管理等新理念的持续导入,到TPM(全员生产维护)管理、信息化应用、各专业管理工具使用,实现了培训内容对产线需求的全面覆盖。同时,该公司将人员培训纳入到每月的生产经营计划,实施系统化管理,建立培训监督和评价机制。

  此外,该公司不断优化专业人才配置,推动关键岗位作业从熟练工向技能工转变,引导技术人员投身到产线、作业区,走向操作岗位。“技术人员走上操作岗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工作经历,更能够加快我们的成长与提升步伐。” 该公司转炉作业区“80后”作业长邢金栋告诉记者。一年前,他还是生产技术科的一名普通技术组长,如今已成长为该公司核心作业区的一名合格作业长。在他看来,自己人生轨迹的变化完全得益于公司作业长制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目前,河钢唐钢不锈钢公司“80后”专业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76%,“80后”本科生作业长占作业长总数的51%,其中炼钢技术专家和操作专家均为“80后”。正是因为有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个不断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该公司能够在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快速道上不断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