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炼铁厂5800立方米高炉中修
发布时间:2016-07-28 14:22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7月8日早上6时30分,沙钢炼铁厂5800立方米高炉中修正式拉开帷幕。面对164项检修任务,面对可能遇到的台风天气,他们硬是提前6小时完成任务,为早日实现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走进5800立方米高炉车间,记录下了备战中修的短镜头。
镜头一:领导干部带头干
“好好,停!”沙钢炼铁厂副厂长施雪松一边喊着,一边用手进行指挥。从中修开始以来,他吃住都在现场,五天四夜里,累计加班加点66小时。
炉顶气密箱更换、热风炉改造两条主线检修工作是这次中修的难点和重点,而这两项正是施雪松的主要检修任务。要在嘈杂的现场准确无误的传递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指挥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他,在现场坐镇指挥,拆除、吊高、安装,每一步他都亲自指挥。此外,他还要准确把握好中修进度,一旦发现落下进度,立刻督促。这五天四夜,他的嗓子都喊破了。
机械副主任项旭江从检修开始到结束,五天四夜都未回家,全程在现场进行跟踪协调,直到复风后6小时,各项指标趋于平稳,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吕华,此次中修电气检修项目主要负责人。“31项检修任务,而我们去掉两个值班人员,只有10个人参与检修。”吕华表示,任务多、人员少是他面临的主要困难。然而,吕华身先士卒,在他带领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电气检修任务。
镜头二:暴风雨下的坚守
7月9日,进入中修的第二天,蔡松强已经在热风炉旁坚守了一天一夜。除了应对高温天气,还要时刻防范台风到来的可能。如果台风真的来临,将意味着检修时间拉长,所以,蔡松强一刻不敢放松,赶在台风来临前能多做些工作就多做些。
就在2号、3号热风阀吊出时,蔡松强发现,主管道三叉口上方有耐火砖脱落的现象。他立即向车间领导汇报,并及时安排施工人员吊运制磨工具到2号、3号热风总管附近,一切准备妥当,就等待下午的制磨。
此时,暴风雨袭来,雨点疯狂地砸了下来。“浇注料不能淋雨,怎么办?”他立刻赶到仓库,找来彩条布,冒着大雨搭设防雨栅。雨水灌进他的嘴里、脖子里、鞋子里,但他的动作没有停缓。防雨栅搭好之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检修任务中。湿衣服硬是被冷风吹干了,汗水如注,他的身子终于吃不消了,感冒、高烧随即而来。他简单吃完药后,又奋战在抢修现场。
耐材清理、砌筑、浇注,管道降温、开孔、焊接,每一道施工节点他都坚守在现场把关,这五天四夜的跟踪,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镜头三:一个人就是一条战线
气密箱是炉顶设备的“心脏”,关系到高炉炉况恢复,因此,它的安装必须非常细致、细心,这极大的考验着该项目检修负责人王维鹏。
凌晨4点左右,气密箱正式进入安装程序。此刻的王维鹏已连续在炉顶、炉前工作3天,身子早已疲惫不堪,但他还是丝毫不敢松懈,时刻盯着现场气密箱的安装,每安装一步都要用手电筒对每个部件、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每一步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糟糕!东边钢圈要比西边高出2毫米!”发现这一问题后,王维鹏立即组织检修人员对气密箱钢圈进行打磨,为保障高炉顺利复风提供了有利条件。
7月13日0:36分,高炉顺利复风。王维鹏已连续五天四夜参加现场检修,眼睛通红,脚上的皮肤也磨破了,但他还是坚持对炉顶、炉前所有设备进行调试,直到中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