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长钢人力资源优化记
发布时间:2016-02-02 14:20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近年来,首钢长钢的改革力度是较大的。2015年,该公司按照“骨干有岗位、职工有渠道、分流有政策、安置有秩序”原则,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使处级机构减少30%,科级机构减少31%,在岗职工人数减少28.6%,全年减少工资及工资性费用7000余万元。
2016年被长钢定位为“求生年”。长钢将按照首钢总公司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围绕“求生存,谋发展”战略定位,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传承红色文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二次创业”,重点做好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挖潜增效,继续做好人力资源优化等工作。
“只要岗位在,每个人都应该坚持”
作为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衍生品”,外委外包业务首当其冲地成为“严冬”之下长钢抢抓的关键点之一。以长钢领导班子为组长的领导层,把这部分业务作为工作重点,降低了外委外包业务占用的成本。据统计,该公司通过大力清理外委外包,降低成本7013万元,有力支撑了企业的经营生产。
怎样让职工转变观念?只有将惰性的观念转变过来,工作才有突破口。
张浩曾是该公司炼铁厂6高炉炉前的一名值班工长。6高炉停产,再加上公司大力清理外委外包后,他们便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2014年开始,他去动力厂协助烧锅炉,2015年转岗到炼铁厂原料车间负责卸矿工作。
“曾经干的是人人羡慕的值班室技术活,而现在却要卸矿,心里挺矛盾。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只要岗位在,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张浩说,“转岗从表面上看是从上到下,但转岗职工实实在在体现了公司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
同时,长钢责成主管经营生产的副总经理统一管理这项工作,建立了推动清理外委外包工作的专题会议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梳理排查、组织落实、项目提报、职责分工、业务管理、统计核算、奖励实施等方面严格规范这项工作。外委外包项目除了要遵循“高效率、满负荷、低成本”和“自己能承接的不外委外包”的原则外,还必须回答4个问题才能放行:不外委行不行?能不能不全部外委?必须外委的,费用是否降到了位?创造条件后能否取消外委?
以长钢机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生产辅助性单位,占据着长钢厂内运输80%的工作量。在要不要承接外委外包业务的问题上,他们是这样做的:2014年11月份,在清理外委外包工作启动初期,他们就在不增人、不增车的情况下,率先承接了7项外委外包作业。2015年,他们承接外委作业47项。这使长钢机械外委外租费用在2014年2750万元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砍下1722万元,降幅达62.6%。
“虽有点不舒服,但完全能够理解”
要让企业“轻装上阵”,还必须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2015年,长钢减少处级机构16个(减少30%),减少科级机构98个(减少31%),减少在岗职工人数28.6%。2015年,在首钢总公司的要求下,长钢将提高劳动效率的目标重点放在减少企业在岗人数上,确保在岗人员压缩20%以上。
压缩在岗人员是残酷的。为此,长钢公司党委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以“倒下还是生存”为主题的大讨论,与大讨论通知同步下发的还有《长钢是否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一个钢企的全员过冬之旅》等多份学习材料。
尽管两次大范围的讨论在思想上对员工产生了较大的震动,但是,企业还必须履行自身的责任,规范减少在岗职工的优化工作,并妥善安置这些被优化下来的员工。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对首钢总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系统学习消化的基础上,长钢领导班子与专业部门经过多次讨论,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征求职工意见,历时2个多月16次修改完善,制订出台了《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方案和《组织机构调整方案》,还同步起草了《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实施细则》。这些文件确立了“骨干有岗位、职工有渠道、分流有政策、安置有秩序”的原则。最终,该公司通过办理正式退休、内部退养、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顶替劳务用工、培训转岗及居家待岗等方式,妥善安置了退出岗位的人员。
已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路维岗原是长钢轧钢厂高线车间轧机作业区副作业长。自长钢实施了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政策后,他便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交谈中,他说,如今,企业要进行改革,职工不得不离开企业……想到这些,心里充满了酸楚;一直以来,长钢就像一个大家庭,突然要离开这里,与奋斗了30多年的企业告别,心里五味杂陈。但转念又想,钢铁行业如此严峻,老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活下来,改革是必须面对的。尽管心里有万般不舍,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困难之时,也必须想在前、走在前。
除了普通职工外,这次还有将近50%的中层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走下来,而且,这并不是因为个人不努力或者工作有失误,而是因为机构改革为领导干部预留的岗位有限。
一名参加公司公开竞聘副处级领导干部的竞聘者,在回答对这次机构改革中个人受到冲击的处境时这样说:“如今心里虽有点不舒服,但完全能够理解,也完全能够接受,希望我们承受的改革阵痛有价值。哪怕长钢今后还要经历更多的改革,我们还要经历更多的阵痛,但只要企业发展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长钢培养起来的,只要是为了长钢好,个人做出点牺牲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