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唐钢动力部创新管理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12-18 15:47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如何圆满完成艰巨的生产保供和挖潜增效任务?今年初以来,河北钢铁唐钢动力部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把创新管理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动力之源,进一步凝聚全员力量,激发内部活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前10个月,该部超额完成了1.7666亿元的利润指标,备件材料费、高炉煤气回收量、发电机组汽耗等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考核“变脸”
———按“岗”取酬变按“效”取酬
今年初,“绩效考核”这一崭新的字眼走入了该部职工的视野。何为“绩效考核”?“就是彻底打破以往按‘岗’取酬的奖金分配方式,每月由班组长按照《唐钢动力部岗位职工绩效考核表》对每位职工进行量化打分,并将绩效分作为职工每月奖金分配的唯一依据。”该部办公室主任戴新蕊介绍道。
推行绩效考核,颠覆了部分职工中存在的“只要在同一岗,收入基本一样”“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观念,引导大家把工作目光聚焦到“绩效”二字上。换句话说,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谁能多创效,多贡献,谁就能多拿奖。
1月份,该部给水一车间1810供水泵站职工刘阳因在水泵节能、提升供水水质等工作中创效3万多元,获得了110.6的绩效分,而同班组的何金良得到104.65的绩效分。二人因此相差了近200元的奖金。“这说明我的岗位创效工作不如刘阳做得好,这既给了我压力,又激发了我干好工作的动力。”何金良说。2月份,何金良围绕优化水泵运行工艺降低电耗提出两项改善提案,并查找和治理设备隐患两处,节支创效2万余元,获得了10分的加分,成为班组当月拿奖金最多的职工之一。
同岗不同酬如何体现?翻开该部《岗位职工绩效考评表》便一目了然。每名职工每个月的工作被量化为生产运行、能源、设备、产品质量、基础管理等8大项20余小项,细化到每一项操作是否规范、每一项记录是否准确、每一个改善提案创效多少等都是加分和减分项。
“这种全员覆盖、全面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推行,便形成了一个导向,‘逼’着大家围绕‘绩效’二字想办法,动脑筋。”该部给水一车间1810泵站站长陈志刚深有感触地说。据统计,前10个月,该部职工在完成生产保供任务的同时,累计节支创效500余万元。
技改“唱戏”
———生产“难点”变创效“亮点”
“这一直是我们煤气回收工作中的大难题,现在通过技术改造不仅彻底解决,而且年可节约焦炉煤气40万立方米,节支近20万元。”11月19日,该部北区燃气车间主任黄景华自豪地说。
“要攻克制约生产指标完成的难点和‘瓶颈’,就必须拿起技术改造这一‘利器’。”本着这样的理念,今年初以来,该部从制定奖励激励机制入手,引导广大职工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围绕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的关键问题,开展焦点课题、技术攻关和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活力。
该部北区燃气车间3座用于平衡高炉煤气管网压力的高炉煤气放散塔,原设计中需要24小时燃烧的高热值焦炉煤气作为高炉煤气点火伴燃气源。但这一设计造成焦炉煤气能源浪费问题。9月份,在黄景华的带领下,该车间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大胆创新,引进安装了利用高炉煤气作为点火气源的新型自动点火伴燃装置,既节约了点火伴烧所用的焦炉煤气,又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
让技改“唱戏”,每名职工都成了“戏”中的“主角”,营造了常态化的创新创效氛围。热电一车间点检员周海充分发挥设备维修技术专长,先后实施车间外网输水管道改造、过滤器反洗泵技术改造等近20项技改项目,解决了输水管道易腐蚀、过滤器反洗泵频繁损坏等多项生产难题,累计创效30余万元。据统计,截至10月底,该部职工完成技改近200项,创效达600余万元,有300余名职工受到了表彰奖励,一个个生产“难点”在职工手中变成了创效“亮点”。
人员“盘活”
———岗位“虚胖”变个个“精干”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要画出效益上升的曲线,盘活人力资源无疑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初以来,该部眼睛向内,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优化新模式,采取站室集中管控、人员优化分流等配套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站室和岗位“虚胖”的难题,激活了每个岗位的潜能,实现了人工劳动效率最大化。
何为岗位“虚胖”?“虽然表面上看职工‘一个萝卜一个坑’,定员很合理,工作量很饱满,但倘若将设备自动化程度再提升一步,就会解放出一部分潜在的生产力来。”该部领导解释道。今年5月份,随着该部电气调度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上线运行,4个中央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职工只须坐在调度中心就可完成对4座变电站运行母线电压、电流等数据的采集、远程监测等工作。“以前4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搞定,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该部东110kV中央变电站站长周建军深有感触地说。随着中央变电站的集中管控,职工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有10余名岗位富余人员被充实到其他车间急需岗位。
“要盘活人力资源,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该部采取升级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打破传统岗位设置规定,大力推行一专多能等措施,不仅完成了中央变电站的集中控制,而且实现了多个供水泵站的无人值守,先后优化70余人到该部高强度汽车板动力车间、给水三车间等急需岗位,累计节约人工成本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