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基层降本增效注重基层落实
发布时间:2012-08-17 15:55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太钢炼钢一厂冶炼一作业区乙班班长雷利刚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在他们作业区大家都关注着这样一张表格,是由他们班组成员提议,通过集体讨论编制出来的一张表格。他说,别小瞧这张表格,这张表格对他们班组降成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太钢组织的班组降成本经验交流会上,他代表班组全体成员还重点介绍了这张表格。该班组以这张表格为特色的精准管理、精细操作,上半年创效1200多万元。
雷利刚边说边给记者从操作台上拿起这张表格——《太钢炼钢一厂电炉配料单》。单上各种物料的成份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有的甚至是三位数字。他说,有了这张准确的配料单,就可以通过电脑程序算出最优的送电量、吹氧量、石灰石量,包括铬、镍的投入量,以此来指导电炉冶炼操作最优。此时,雷利刚的手指到了表格的最右边一列,表头上的四个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内部效益。
原来,通过这张表格及相应的电脑编程运算,该作业区每个班上的吨钢效益、吨钢成本随时都掌握在职工手中。
这只是太钢炼钢一厂降本增效在基层落实的一个缩影。在这背后是该厂对降本增效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完善的激励机制。
该厂综合科科长吴建平告诉记者,该厂在今年的降本增效工作上除了对指标进行细化、逐级分解外,更侧重的是看科段长对指标的持续改善与进步,针对存在问题是否采用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起到应有效果,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薪酬、岗位挂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科段长该厂只是在薪酬收入上进行处罚,今年该厂在科段长绩效考评上动了真格的。上个月,该厂一名连续三个月绩效考评不合格的作业区主管被免职,降为一名普通技术员。不仅如此,该厂还对另外一名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的作业区主管也进行了岗位调整,从事技术工作。这一做法就是要告诉大家,有作为才能有岗位。
为了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工作,该厂不仅在年初召开全厂动员大会,而且在近期还召开了降本增效班组经验交流会,给职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多降本多增效。从上半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产量基本在目标上运行,质量进步也较为明显,进步最大的是炉料结构优化。被激发的职工能动性使炉料结构中廉价原料使用逐月增加,7月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各项能耗也显着降低。这些明显的进步使太钢炼钢一厂在公司上半年月度、季度绩效评价中均排名靠前。
在现场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厂氩氧炉的炉龄达到153次,比之前记者掌握的151次又提高了2次,认为这也是一个新闻点。该厂负责成本核算的运营管控室主管王鹏却这样讲,这不是最高炉龄,最高时还曾达到过180多次。不能单纯只看炉龄的高低,在耐火材料等消耗措施的配合下要看如何运行更经济、更划算。
说到这里,记者突然想起在该厂冶炼一作业区主控室内的白板上写着这样一条提示:近期炉料配用2.2%高硅镍生铁,造渣按以下方式执行,确保炉渣碱度,防止稀渣子侵蚀炉衬。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功夫。通过在太钢炼钢一厂的走访,记者明显感受到成本在全厂上下的重要性。职工们积极主动想办法,管理人员时时处处细算账。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日常的一条提示,却从心生。
有人说,提升需要空间,提到一定程度再往上走难度就非常大了。此话不无道理,但太钢炼钢一厂的经验是只要有心、用心,降成本无处不在。
今年上半年,太钢不锈钢股份公司对20个二级单位科级干部绩效考核排名最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有近三分之一的单位对排名最后的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更换。在加工厂,有两名科级干部被同时免职,原因是所承担全面预算指标上半年目标完成率未达到60%。
太钢加工厂综合管理部部长聂慧强告诉记者,在加工厂,绩效管理是有效推进降本增效的一个平台,绩效考评就是要给有能力、有创新思维的职工一个发展的平台。考评的目的不是要免谁,重点是要推动工作绩效的迅速提高。下半年,加工厂一方面在科级干部任用上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在降本增效上出台了很多强化措施。同时,从职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出发要进行团队建设。该厂认为,完成预算的重点在基层,因此在严控严抓的同时要完善激励制度。他们决心下半年一定要迎头赶上。
各单位对科级干部绩效进行考评排名,同时,太钢也对各单位从利润、质量等不同角度进行排名,压力层层传递,预算目标完成情况逐月好转。
太钢炼钢二厂综合管理科预算主办王彦明说,上半年,炼钢二厂共完成6个亿的降本增效目标,实现预算目标的80%。其中,低价料的使用降低成本2亿元,合金替代、成分窄化控制等方面降低成本6000万元,辅助材料方面降低成本6000万,内部积压废旧资源盘活资金2亿元。全厂上下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力争下半年要创造更好的业绩。
林仲旻是太钢炼钢二厂连铸三作业区浇钢3号机乙班班长,他告诉记者,该班组成员在长期工作中认为,中包连浇炉数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中包耐材消耗及废钢量。因此,该班规定在换包、停浇操作过程中,合理测量中包钢水液位高度,与拉速相配合,控制残余量。1~6月份,该班中包残钢较平均四班控制水平低1.43吨,合计增加碳钢产量234吨,增效70余万元。不仅如此,该班组实施的很多措施在现场废品控制、消耗品控制、稳定操作控制、修旧利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稳定操作是成本控制的前提,成本就在我们身边,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句来自基层的降成本心得,让记者再次感受到基层职工对降成本的积极性。
从对太钢三个单位的走访中,我们不难看出,降本增效工作在基层是落实到位的,不仅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还有压力。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各个单位也有不同的激励政策。正是这样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层层管控,太钢在整体经济下行、钢铁行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能够奋勇前行。
降本增效是今后乃至长期要坚持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