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京唐公司成功试制生产X65MS抗酸管线钢
发布时间:2012-10-23 10:33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8月底,京唐公司、迁钢公司承接了出口伊朗、阿曼5.46万吨X65MS抗酸管线任务。
管线钢是制造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专用钢材,对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并采用质量终身追溯制度。X65MS抗酸管线钢是管线钢家庭的“顶尖”品种。主要用于恶劣气候地区和地下或海洋等特殊环境,要求具备较高的耐侵蚀性能和抗压抗裂性能,属于市场紧缺品种。京唐公司是第一次生产这种产品。京唐公司围绕抗酸管线钢从研发到试制生产,展开了一场品种与速度的攻坚战……
这种抗酸管线钢的内部成分要求含碳量和含硫量相当低,其中含碳量为小于等于0.045%,含硫量为0.001%,这也是京唐公司生产钢产品以来最低的,如此苛刻的成分指标给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困难面前,攻关小组成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围绕技术难点开展攻关。他们从炼钢工序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原辅料的带入量、提高操作的精准度,为了保证质量,他们还规定了内部含碳量的指标,要求控制在小于等于0.030%至0.040%之间。通过大家的努力,抗酸管线钢内部成分指标完全达到了要求。
X65MS抗酸管线钢对铸坯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中心偏析C类小于等于1.0。以前在生产其它类型管线钢时,这项指标一直不太理想。这次,攻关组的成员们决心攻克这道难关。他们查阅了大量的管线钢冶炼资料,现场了解铸坯设备的实际操作状况,通过观察发现铸机的轻压下决定中心偏析精度。于是,他们通过认真摸索试验,逐渐掌握了铸机轻压下力度,铸坯质量满足了质量要求。
在试制过程中,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指标,就是铸坯全氧,这项指标是反映钢水洁净度的一项关键指标。这种特殊钢的铸坯全氧指标按照规定应该达到小于等于25ppm,而要检测这项指标,一般是铸坯成型后取样检测。按照常理,检测铸坯全氧需要钢水成坯后,从坯上切块加工检测,工序繁琐不说,还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时间紧迫,制造部钢轧处的黄俊、炼钢部的单庆林和总公司技术研究院派驻京唐公司的张宏艳,借鉴X80管线钢生产过程中包钢水全氧参数,联系冶炼分析中心,从中包钢水中取氢棒样,成功获取了抗酸管线钢全氧参数值。
炼钢生产线上,炼钢部攻关试制小组的成员们也紧张地忙碌着。炼钢作业部主任工程师田志红负责了这项任务,这次,她的“田志红创新工作室”可起了不小的作用,她发挥集体的优势,把大家聚到一起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全三脱工艺流程在生产抗酸管线钢中具有流程的优势,为了更加细化操作,大家分头把各个工序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分解,形成了X65级别的关键控制技术要求。为了使现场操作人员掌握抗酸管线钢冶炼操作要领,攻关小组成员们把这些技术要求形成书面材料发放到岗位操作人员手中,使冶炼环节万无一失。炼钢专业的郭小龙、边吉明指导岗位职工优化转炉底吹参数,精准控制供氧、造渣、配加合金等操作,控制出钢碳。精炼专业的陈玉鑫、周伟大胆创新工艺,将原来分别在LF炉和RH配加的合金,改为全部在LF炉配加,减少了成分波动。连铸专业的宋佳友、王国瑞组织对铸机漏钢预报系统进行改造,降低了误报、漏报的发生机率,解决了铸坯粘结等质量难题。耐材专业的卢家凯、沙远洋加强对无碳钢包、无碳中间包的管理,保证钢包自开,严格控制钢包温降……
在抗酸管线钢试制的日子里,攻关小组成员们坚守在试制现场,他们大胆创新,敢辟新路,勇于探索。设备攻关小组加强对设备攻能和精度的管理,调整了大包下渣监测的灵敏度,减少了因下渣导致“回硫”和夹杂物增多的机率。原料攻关小组加强了对废钢和合金料的管理,积极组织作业部内部自产废钢的倒运、加工,对小批量配加的钛铁、钒铁等合金,由小包装运输存放,按炉人工称量配加,保证了微量成分控制的准确性。工艺攻关小组优化了转炉底吹参数、LF精炼炉升温控制曲线,达到了脱磷保碳、降碳降硫的效果。经过全体研发试制人员的共同努力,9月4日,仅用了短短一周时间,2号连铸机试制1400毫米断面的X65MS抗酸管线钢获得一次成功。截至9月11日,京唐公司共生产X65MS抗酸管线钢3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