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出口应“深耕”新兴市场国家
发布时间:2016-04-13 08:38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当前,钢材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门槛正在抬高。在他们看来,中国钢材不再是“朋友”,而是“威胁”,甚至被认定为本国钢铁行业低迷的“元凶”。在这种背景下,未来中国钢企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中国钢材出口而言,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正逐步沦为“鸡肋”。这一点从2015年中国全年钢材出口的区域分布上便可见端倪。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1.12亿吨。其中,向东南亚七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缅甸、菲律宾)出口钢材3431.2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0.5%;向韩国出口钢材1349.2万吨,占比12.0%;向中东九国(沙特、阿联酋、伊朗、埃及、阿曼、科威特、黎巴嫩、突尼斯、伊拉克)出口钢材1104.4万吨,占比9.8%;向欧盟七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国)出口钢材783.8万吨,占比7.0%;向南美洲六国(巴西、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出口钢材539万吨,占比4.8%;向非洲十国(尼日利亚、南非、安哥拉、加纳、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共和国)出口钢材471.3万吨,占比4.2%;向印度出口钢材476.2万吨,占比4.2%;向美国出口钢材242.4万吨,占比2.2%;向其他地区出口钢材2842.3万吨,占比25.3%。
通过上面这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尽管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但欧盟和美国合计也只占到了中国2015年全年钢材出口的9.2%,远不及中国出口韩国的钢材总量(12.0%)。虽然这里面有出口习惯和贸易摩擦等方面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中国钢材出口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发达国家出口占比持续萎缩,新兴市场开始成长为中国钢材主要的海外需求市场。
新兴市场泛指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度、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土耳其等。面对出口风向的变化,中国钢企在兼顾欧美市场的同时,还应“深耕”新兴市场,进而巩固自己在钢材出口贸易中的地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未来,新兴市场将在中国钢材出口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新兴市场将成为中国钢材海外主要的集散地。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到以东盟、印度、韩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钢材总量为6832.3万吨,占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65.5%。从出口体量上来看,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流向地。中国钢企应抓住机遇,强化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以防被二次工业化的欧美等国家的钢企或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钢企乘虚而入。
其次,新兴市场用钢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就静态市场而言,新兴市场占据了中国钢材出口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新兴市场未来巨大的动态增长潜力更值得我国钢企关注。以东盟为例,2015年,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为127千克,其中,印度尼西亚仅为49千克,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2015年,东盟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约增长7%,达到7000万吨。据预测,未来几年,东盟钢材表观消费量将维持5%左右的稳定增长,这将为中国钢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那么,我国钢企究竟要如何“深耕”新兴市场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重视契约精神,建立稳定的厂商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诚然,在钢材出口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是买卖双方的终极目标。但与此同时,契约精神也很重要,如果为了“多赚几斗米”就违约,只会加剧信任危机,最终失去市场。春节后,国内市场钢价一路飙升,部分钢企由于订单协议在前期低点时签订,价格和当前市场价格反差不小,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现象。这将极大损害中国钢材出口的形象。
钢价波动是市场的正常现象,如何预判这种波动是企业自身要做的功课,不能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嫁到终端客户身上。中国钢企要重视契约精神的建设,强化在各种情况下的履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与海外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
其次,强化与终端商的合作,变单纯的产品出口为服务输出。
虽然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涨势喜人,但仍属于粗放型的出口方式,出口对象多为新兴市场当地中间商,很少能贴近终端市场。因此,我国钢企对新兴市场的用钢需求并不是很了解。
我国钢企要想在新兴市场扎根,必须强化与当地终端需求之间的合作,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进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变过去单纯为了卖钢材而卖钢材的出口方式,转为服务输出,借此提高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再次,学会让利,寻求共赢的长久生存之道。
新兴市场用钢需求市场广阔,但盯上这块“蛋糕”的不光有我国钢企,也有当地钢企。尽管他们在装备水平、技术条件和成本因素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是,对我国钢企来说,要想“深耕”这片市场,必须学会让利给当地钢企,寻求合作共赢、共享市场的发展之路。因为只有“无害化”的钢材出口,才能使得我国钢企不会在出口的过程中遭遇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刁难”。
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欧美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转向新兴市场国家是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风险防控并学会精耕细作,未来,钢材出口将依然是带动整个行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