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 河北钢铁自救方式惊人
发布时间:2015-10-29 08:30 来源:金融界 编辑:冯善智
导读:唯GDP已成为过去,去产能化被认真执行,作为制造业之一的钢铁行业正经历行业阵痛。近两年钢铁行业在利润最低点时,卖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如卖一根雪糕。如今外部大环境依然没什么改善,随着钢铁形势的持续低迷,钢铁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国企背景的钢铁上市公司,在兼顾国企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增强自身的投资亮点?为了给投资者及钢铁公司转型提供更多参考信息,金融界网站记者近期专访河北钢铁集团资本运营总监张建忠,详细了解行业现状及河北钢铁对行业局面如何破题。
2008 年,中国推出5860亿美元投资计划,很大一部分投资流入与钢铁相关的行业。政府过度投资产生副作用,钢铁业近些年来严重产能过剩。随着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纷纷进入,这使其更容易受到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面对现实情况,河北钢铁集团高管坦言:“任何一个行业,没有过剩,就没有充分竞争,没有充分竞争,就不会有真正竞争力的提升。当前,钢铁行业真正到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坚定地判断到,未来不变的是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但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应对这个新常态的手段、思维理念和市场化模式。”
理智的分析和对待现实状况,使企业能更快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随着钢铁形势的持续低迷,河北钢铁也面临着空前的市场压力。这位高管介绍,“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集团将这一困难时期当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佳机遇期,坚持眼睛向内,勇于挑战自我,彻底颠覆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经营模式,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市场化的思维,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加快建立适应新常态的生产经营模式,收获了比经济效益更珍贵的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
钢铁主业对标韩国钢铁巨头浦项
金融界:今年上半年,河北钢铁实现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上升7.23%,钢铁主业毛利率达到11.41%。具体的在钢铁主业上的调整工作,可以介绍下吗?
河钢有关负责人:韩国浦项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一直是河钢学习对标的主要对象,在还原钢铁主业先进性工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是最大限度地削减钢铁主业附加成本。从2014年以来,集团着力营造残酷的资金管控环境,倒逼各子分公司彻底摆脱高盈利期形成的高负债经营、高成本支撑的经营惯性,建立起了适应新常态的低资金保障、低成本运行的生产组织模式。一方面,集团把新增贷款为零作为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把刚性的资金管控挺在前面。近两年来,集团不仅一分钱贷款不增加,2014年还硬碰硬贷30亿,全年同比减少贷款270亿元。另一方面,强力削减钢铁主业“原料、动力、人工、资金” 四大基本要素之外的附加成本。今年初,集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各子公司基本要素之外的费用项目,从过去415个统一规范为100个,规划项目以外的费用一律“归零”。比如,钢铁高盈利期,我们有大量业务外委、人员外雇、工程外包现象,营销环节依靠中间商,现在,我们在财务预算上把外委、外雇、这些“三外费用”就定为零,采购变成直采,销售变成直销,这些措施年可降低非生产性开支数以十亿元计。
二是实施产线对标,推动“关键人才向产线配置,优厚待遇向产线倾斜”,建立起以产线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集团的产线对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标,它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成本对标、单项技术指标费用的对标,而是相同产线的全方位对标,包括售价、产品结构、人员配置、技术水平配置等,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赖以生存的产线究竟存在哪些差距。目前,直接配置到产线车间的技术岗位比例已经达到45.1%,产线技术人员增加了25%,促进了高端装备潜能和队伍创造力的释放。今年上半年品种钢占比同比提高了12%,产品综合售价逆市提升了100元。
三是以营销系统变革和销售模式重大改变为突破口,推动集团生产组织模式转变,切实做到为客户而销售,为销售而生产,最大限度释放装备潜能,提升产品竞争力。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全面推行“大客户经理制”营销体制,组建了大客户服务中心,由大客户经理负责为重点用钢客户提供材料解决方案综合服务,针对终端市场战略和重点客户,在重点用钢区域逐步建立集研发、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区域客户服务中心”,打破中间商依赖,把客户需求移植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以客户群体的高端化引领带动产品提档升级。
(为拓展高端用户,9月29日,河北钢铁集团与海尔集团签署海尔特钢项目股权合作协议,河北钢铁集团控股海尔特钢70%股权,双方共同运营彩钢板业务。)
非钢产业多点开花打造产业链竞争力
金融界:河北钢铁目前注重多元化的发展途径,目前公司非钢产业是如何定位的?发展状况如何?
河钢有关负责人:河北钢铁在发展非钢产业上的意义来讲,绝对不是另辟蹊径,去搞一些本身不熟悉的,需要花巨额投资的。河北钢铁做强非钢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依托钢铁主业,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方向。从今年起,河钢将利用4年时间做强非钢产业,使非钢产业成为削减主业附加成本、还原钢铁主业先进性的主渠道,成为集团全面提高盈利能力新的效益增长极,成为打造现代化综合型产业集团的战略支撑点。
首先,通过发展非钢产业,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到2018年底将实现非钢板块5万在岗人员稳定就业并全部消纳其人工成本,这样,钢铁主业的生产成本就降下来了,一年大约能够降五六十个亿的成本。
其次,钢铁产业链派生出的许多资源,是能够进一步利用的。公司利用自身的“三废”发电,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目前集团60%的用电量是自己供给的。最近我们又成立了河钢能源环保公司,以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思维,将我们拥有“世界最清洁钢厂”的品牌优势,打造成为新的效益增长极;我们还正在筹建河钢化工公司;还有工程技术上的自动化公司,如唐钢自动化公司叫“微尔自动化公司”,除了保证自身所有的自动化信息软件服务、自动化控制服务以外,现在一年的创收,仅外部市场的纯利润都是一两千万以上。
(9月18日,河钢与中信集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在能源环保及医疗产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国际化:3年内30%产品接受国际市场检验
金融界:河北钢铁去年收购了全球最大钢贸商瑞士德高51.4%股权。请问河北钢铁的国际化思路是什么样的?
河钢有关负责人:河北钢铁要依托海外战略,培育上市公司新的利益增长极。这两年我们收购了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和综合服务商德高公司,实现了“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此前还收购了南非的PalaboraMiningCompanyLimited(PMC)公司,去年PMC公司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高品位铁精粉生产能力达到千万吨水平,为股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成为了中国企业在非投资项目中的成功典范。
我们国际化的总体思路是:用3至5年时间,形成“2232”的发展格局,即培育海外服务国内钢铁主业和海外新事业两大功能集群;搭建投资、融资两个上市平台;打造资源、制造、贸易3大核心业务板块;依托德高建设国际市场开发主基地,依托南非PMC矿业公司建设海外实业发展主基地。最终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海外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美元,占集团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
我们将围绕打造三大核心业务板块,重点推进这几方面工作。第一,市场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到2018年,30%以上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受国际用户的检阅。第二,原材料采购的国际化。现在我们的70%、80%以上的铁矿石是国际采购的,还有其它一些原料也要国际化采购。第三,制造过程国际化。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在靠近原料产地还有主要消费区域的地方,设立自己的加工基地,这个也有很多项目在谈。第四,国际衍生收入。衍生河北钢铁上下游产业量,包括原料和下游钢材的中端用户。
将和德高公司共建国际化的互联网平台
金融界:在国家推行的互联网+政策引导下,很多钢铁企业转型建立电商平台。你认为钢企电商核心的目的是什么?
河钢有关负责人:我认为“互联网+”核心目的是获取流量收益。“流量”是指两方面,第一个是物流,物流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效益潜力所在。国内钢铁行业的物流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18%,国外是9%,差一半;第二个流量收益是资金流,在支付渠道,因为钢铁企业是资金流量巨大的一个行业。
河北钢铁下一步要把我们5000万的流量规模优势加河北地区比较丰富的产煤市场优势,和我们的国际化贸易平台对接在一起,形成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有两个作用,一是整合我们整个制造资源和整个社会资源;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平台潜在的产业总工程。钢铁行业未来的产业整合,很可能从资产整合过渡到市场化,而这种巨无霸的企业就是一个平台。河钢股份和德高公司未来要共同建立这个平台。
(2015年7月份,河北钢铁集团与宝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钢铁电商联盟,推进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8月份,河钢集团又与五矿集团签署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寻求在互联网、金融等非钢产业的合作机遇。)
记者手记:
在中上协“上门服务周”走进河北的活动中,记者采访了河北钢铁的一些高管及负责人。与上个世纪大炼钢铁的热情不同,如今一提起钢铁行业,都是很多人摇头称 “过剩、过剩”。其实,不止钢铁行业,现在国内的好多行业可能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其实也正是我们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之一。记者认为,面对问题和困难,仅是摇头显然是不行的。在中国经济日趋发展到更大体量,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的时候,积极的态度是首当其冲的必须。转型,对于一个企业无异于二次创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国家来说更是面临很多繁杂问题。所以,再没有任何其他时候,积极的冲锋和理智的面对现实显得更为重要。所以,现在也更加需要国人对国家、对企业保持一份支持的心情,对一些尝试和创新积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