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吨订货合同钢厂何以拒订?
发布时间:2014-06-30 11:22 来源:中钢网 编辑:蓝雨
日前,上海市钢贸协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谈及一件让人费解的事,而此事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思索。
任庆平所说的这件事是这样的:最近有一家下游终端用户,在机械制造上需要一批中厚板,数量约1.8万吨,经过招标,由上海一家钢贸公司中招,负责供货。该钢贸公司在中标之后,根据用户对中厚板的品种、规格、材质和品牌要求,分别与3家钢厂洽谈,当初钢厂也都同意接单。
然而当最终签订合同、决定排产时,钢厂却变卦了,不愿接受这批订单,原来是这批中厚板价格太低,钢厂无法承受。而此时,下游终端用户急需,无奈之下,要求钢贸商与钢厂洽谈价格,最终钢厂只同意承接9000吨中厚板的订货合同,而且将订货价格比原先提高,这家终端用户也接受钢厂提价的要求。
任庆平说,这批1.8万吨中厚板订货波折,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这值得引起钢厂、钢贸商和下游终端用户所考虑和反思的。
钢厂为什么不愿承接这批中厚板的订货合同,关键在于价格太低,钢厂难以承受,宁可不接单,也不想亏本经营。所以说,钢贸商和下游终端用户将钢材价格压得太低并不是一件好事。时下,钢厂与钢厂之间,钢贸商与钢贸商之间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到了“白热化”程度,以“价换销量”、“让价不让市”,“降价不降产”,价格战使钢材价格越降越低,跌到了钢厂的成本线,最终钢厂也承受不了,结果发生了1.8万吨中厚板订货波折。
任庆平认为,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应有一个度,钢价不是越低越好。钢厂、钢贸商不要一味降价促销,打“价格战”,尤其是钢厂应坚持低于生产成本不生产的原则,切莫“以价换量”,盲目释放产能,增加产量,而是要限产保价,稳定市场。
同样,下游终端用户也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资源,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钢材价格跌得太低,跌至钢厂的生产成本线边缘,难以承受,最终钢厂不愿承接低价位的订单,导致1.8万吨中厚板订货波折的出现,使终端用户生产的被动。
任庆平说,从钢厂拒绝承接1.8万吨订货合同来看,一味降价,超过正常价位,对于钢厂、钢贸商和下游终端用户都是不利的,即便一时得利,从长远来看,也是弊多利少,保持钢价合理正常水平,维持钢材市场的平稳运行,对钢铁产业链各方才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