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转型:要不断强化与下游合作
发布时间:2012-05-16 09:28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辑:陈小浔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低,甚至全行业陷入亏损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钢材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得不够紧密,产品升级换代比较缓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钢铁企业亟须与下游用钢产业合作,加快产品升级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受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和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铁矿石等资源价格暴涨导致钢企生产成本上升、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钢材产品内需尚未有效释放、钢材外需不振出口增速放缓、钢价持续走低等多重不利因素夹击,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已从“微利状态”进入“亏损状态”。这种态势从去年第四季度始,一直持续到2012年第一季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钢铁工业实现利润-10.34亿元,由钢铁生产主业亏损变为行业亏损,亏损面达到3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90.98亿元。从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数据来看,第一季度大多数盈利的钢铁企业,其利润下降幅度也都在50%以上。
据了解,我国大部分钢材品种的自给率已经达到100%,即使是一些高端钢材品种的自给率也达到了85%以上,但是我国钢材产品的实物质量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尤其是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和稳定性较差,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下游行业急需的高级别、高性能钢材品种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以线材制品为例,我国虽是世界上线材产量最大的国家,线材产量占了世界线材总产量的40%以上,在全国钢材分品种产量比例中约占14%。但国内线材深加工比例还不足30%,而发达国家线材深加工比例可达60%~80%。而且我国的线材制品中占较大比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级别线材制品,一些高端线材制品如矿山救生用结构钢材、深海用冶锻线材、高级弹簧钢丝(阀门钢丝、气门簧)等高附加值线材制品仍需进口。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钢材产品实物质量只有约30%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量大面广的热轧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品种升级换代缓慢,规范和标准不能适应减量化用钢的要求。产品质量不稳定,下游行业尚不能高效科学使用钢材。少数关键品种钢材仍依赖进口,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等高性能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尚未形成为下游产业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
因此,要增强我国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当其冲的是钢企要延伸产业链,要与建筑、汽车、机械、船舶、家电等主要下游用钢产业紧密合作,加大技术投入和强化高端战略产品的研发,通过高端化、一体化、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加快完善产品标准、推进下游产业设计规范升级,提升钢材产品的强度等级和扩展钢材产品的品种规格,持续提高钢材产品的附加值,实现钢铁产业“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